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村镇记忆

大梁门古马道遗址

发布时间:2017-03-31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kfdsw.com 阅览44次

古马道遗址位于开封城墙大梁门北马道入口处,面积230平方米,是目前开封唯一能直观“城摞城”历史奇观的窗口。2000年,开封城墙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对大梁门北马道进行发掘的过程中,探明了叠压在现马道之下的两层古马道遗址,形成了上、中、下三层垂直叠压的奇观,以前在文献中的所见,今天以实物的形式得到真实再现。

开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著名古都,夏朝,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和金都曾在此建都,素有“八朝都会”之称。然而,历代兵火使这座昔日气势恢宏的繁华都城残破凋零,滔滔黄河水更使其数次淹没,最后淤没于地下数米之深。

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大部分都城由于兵火水患城毁国亡诸原因,都采取了抛开旧都城,另选新址营建新都城的做法,如秦都咸阳城、汉唐长安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等,它们避开旧城移地兴建新城,少则相距十几里,甚至几十里上百里另辟新址。而古都开封,虽历经兵火水患,但基本上都是在旧址上屡淹屡建,城市的坐标基本固定,城址没有移动,中轴线不变,这是中国城市建设史上特有的宝贵实例,由此形成了“城摞城”遗迹现象。

马道,即蹬城的斜坡通道,位于城楼两侧,可供人行走,又可供车马通行,以备运送军用物资之需。探明的第二层马道,位于探方南部,距地表1.75~2.5米,东西宽5.5米,南北已暴露宽度1.8米,呈北低南高倾斜状。该层马道除东南部分被破坏之外,其余部分保存较好,人行道和礓磋坡面清晰可辩,棱角分明,磨损痕迹不甚明显,使用年代较短,其砌筑方法与地面第一层马道相同。第三层马道,位于探方西南部,距地表2.5米,该层马道西部大部分为第二层马道所叠压,已清理部分东西宽0.6米,南北长1.2米,所用之砖磨损严重,棱角圆滑,使用时间较长,年代也较远。

据文献记载,清最后一次对开封城墙的修筑是在1842年,之前因1841年的洪水淹没而破坏不堪,现今使用的地面一层马道应是本次修筑而成的。发掘的第二层马道,从使用年代较短,用砖棱角分明等情况来判决,应为1841年之前不久修筑的。第三层马道由于直接叠压在第二层马道之下,第二层马道的修筑年代应是第三层马道的废弃年代,从其用砖严重磨损的情况看,使用时间较长,年久失修,不堪使用,故在其上修筑了第二层马道,据文献记载,清乾隆四年(1739)曾“修开封城及五门城楼”,第三层马道是否此次修筑,尚待考证。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