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村镇记忆

洧川城隍庙与南城门

发布时间:2017-03-28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kfdsw.com 阅览50次

洧川城隍庙位于尉氏县城西南25公里的洧川镇中心东西大街路北。洧川城隍庙始建年代不详,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奉旨扩建,明正统五年(1440年)和十三年(1448年)大修,明嘉靖年间和清顺治年间又曾多次维修。建国前为洧川县旧政府所在地。

建国后洧川县人民政府设在这里,1965年洧川县撤消,城隍庙交尉氏县人民文化馆洧川分馆管理和使用。

洧川城隍庙原占地15亩,规模宏大,有大殿5间、寝殿5间、东西厢房各25间、戏楼一座、坊式山门一座。现存大殿、山门、东西厢房等古建筑共24间及山门前一对石狮。大殿为抬梁结合穿斗式木架结构,前后檐有8根刻有对联的方石柱,柱上均刻有楷书对联。前中联为“泽沛人寰御灾捍患神功大 灵著阴府彰善惩凶圣鉴真”,边联为“赫赫明明赏罚世间善恶 昭昭耿耿扶持宇内人民”。后中联为“世事难齐冥府鉴观从不奕 人心叵测幽灵炯照总无私”,边联为“正直无私到头善恶终殊报 聪明不蔽举念经回已早知”。大殿内明、次间分别悬置隶书扁额,中为“公正堂”,右为“负责任”,左为“守纪律”,9个大字为建国前旧政府所置;大殿前两侧各有东西厢房6间,青砖灰瓦硬山顶出厦木格墙。山门原高大雄伟,为楼阁坊式建筑,不幸于大跃进年代被毁,现仅一层,所用为原山门构架,仍不失雄伟之气;大门两侧的一对石狮通高2.47米,石狮雕刻圆浑古朴。东边石狮狮座前额刻有铭文共62字,大都模糊不清,经考证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所刻。洧川城隍庙还保存有七八块明清古碑,特别是明洪武二年(1369年)的“圣旨碑”和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修洧川县城隍庙碑”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洧川南城门位于洧川镇,与城隍庙相去不远。洧川城金代称宋楼镇,兴定二年(1218年)置县,现存城门及城墙为明景泰元年(1450年)在原基础上所筑,当时城墙高2丈6尺,周长9里40步,开5门。正德十年(1515 年)在5门上修筑城楼。明清之际曾12次维修扩建女墙、楼垛、驶道,全以砖砌,整齐坚固,高大宏伟,曾有“八保洧川、固若金汤”之称。由于历史久远,如今仅有大南门城台和东、西、南城墙部分幸存,城墙高6米、厚16.5米、长约1200米,夯土所筑。南门城台东西宽7米、进深13.5米、高10米,内外壁均系大型青砖砌筑,底部青石铺基,门洞顶部为半圆形拱券门,门洞前宽2.8米,于进深3.3米处扩为4.5米,上有门楣下有门臼,左右壁上有门栓洞。城门上方的城楼已毁但城垛尚存。门洞内侧上方正中生长着一棵古柏,树干直径1.1米,向北倾卧,枝叶葱郁,造型奇异。相传洧川北门之上原亦有一棵榆树,与南门的柏树遥相呼应,故有洧川城“百(柏)里有余(榆)”之趣谈。

2006年6月,洧川城隍庙(含南城门)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