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党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民俗风情

开封祭灶习俗

发布时间:2017-03-31 来源:《开封市志》 阅览60次

 

祭灶

北宋时以腊月二十四日为祭灶日,明清以后改以腊月二十三日为祭灶日,延习至今,因而有:“二十三,祭灶官”之说。据传这天晚上是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一年善恶的日子,故而人们莫不诚惶诚恐的为其饯行。在灶君像两侧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摆上猪头、鸡、鱼三牲供品,另装黑豆谷节草一袋,为灶君喂马,然后燃香、烧纸,男性主祭(因有女不祭灶,男不拜月之俗),跪叩祈祷,乞求灶君上天汇报时要“好话多说”。又唯恐灶君到时说漏了嘴,遂以灶糖抹之灶君像之口,即是为了封其嘴,又含有抹蜜之意。


灶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旧习逐渐废除。如今腊月二十三日,除了买些灶糖,作消遣食品,兼有一定的节日意义外,其余都已不复存在了。

祭灶的次日,即腊月二十四日,古人谓之“交年”,即现在通常所说的“年关”。从这时起家家户户为筹备过年,一天紧似一天的忙碌开来,直到三十日,日程排得满满的。俗云:“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宰只鸭;二十九杀猪打酒;年三十贴门旗、包饺子。”当然,以上只是个大概安排,除扫房子、蒸馒头、贴门旗、包饺子以外,其余并非一定要按照上述所说时间去办。

二十四扫房子,家家格守,都要在这天进行。年关扫房子,不同于平日一般打扫卫生,不单要把所有房间的天地四壁,角角落落扫得干干净净,门窗玻璃,桌椅板凳,锅碗瓢勺,盘盏杯筷,案板锅排,都要刷洗得清彻明洁,而且各种摆设、字画都要整理一新;尤其各种祭器,如锡制或铜质香炉、烛台、花插等,更是要打磨得漆明锃亮,耀眼夺目。

二十六蒸馍头。蒸馍这天忌互相走访串门,说是一怕带来“生气”,馒头就蒸不熟了;二怕带跑了“福气”,一年诸事不遂。馒头上笼以后,默祝今年的馒头蒸的又白又大、又匀实、又周正,以此来预卜未来一年吉祥与否。馒头,开封习称“蒸馍”,园如丘状。馍下笼后,将馒头一个一个摆在案板或锅排上,俟尚有余温时,在馍的顶部点以五个红点成花朵形,这样又白又大的蒸馍点红后,又平添了几分节日春色。


枣花馍


年年有余

除馒头外,还要蒸些素菜包、豆沙馅包、枣花、大枣山、面人物、面动物等等。这些大小不等的刺花馍、面龙、面虎、面兔、面刺猬、面鼠、面鱼以及面寿星、八仙戏剧人物等,多达数十种,个个如生,琳琅满目,逗人喜爱。

年节蒸的馍,一般能吃到正月十五左右,有的能吃到二月二,以显示富足。贫下人家蒸的馍也要吃到正月初五,但不能吃完,留下几个待正月十五和二月二吃。

从祭灶次日起,妇女们在家忙打扫洗涮和蒸馍的同时,男主人则忙于上街市采购各种年货。辛亥革命前后至民国时期,开封徐府坑街、鱼市口街、东西大街、南关菜市街、宋门关街和曹门大街都是年货中心大市场。每日约五更时分,城区许多背街小巷杀猪之声不绝于耳,天色平明,市场难以胜数的肉架子上,即挂满整扇的猪肉,供人选购。各类干鲜、荤素以及水产品、年画、鞭炮,各种神像和香烛纸马、黄表、金银箔等迷信品,花布、簪花、首饰、儿童玩具等等,凡年关应时之物,应有尽有。还有各地名特产品,如荥阳的柿饼、宝丰的苹果、新郑大枣、黄河鲤鱼、淮阳的黄花菜、山西核桃、江南水果、以及海带、海哲、海参、鱿鱼、木耳、各色好酒、调味品及各种佐料等等,尽可随意选购。


灶王爷和灶王奶奶

在充斥年货市场的众多纸印神像中,购卖灶君、门神、财神及天地全神者最为普遍。尤其灶君像,不论贫富贵贱,人口多寡,家家户户皆购一张。凡购神像,不能说买,而要说“请”。灶君被奉为“一家之主”,而且在灶君神像的上端印有案头,绘有五爪金龙以为周缘,内印未来一年十二个月的大小时辰,有无闰月,闰几月和二十四节气交发时间,望之一目了然。

旧时纸印的版画神像,尤其灶君、门神、年画,以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套色水印最为上乘,在开封民间享有盛名,行销省内外。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