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文章

中国茶叶简史

发布时间:2024-08-27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kfdsw.com 阅览137次

中国茶历史悠久,自发现野生茶树,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绿茶到多茶类,经历了复杂的变革。

先秦:采食鲜叶

传说第一个品尝茶树鲜叶并发现它神奇解毒功能的是神农氏。神农时期,原始农业主要还是靠采集野生植物,然后熬成稀粥使用。所以茶最初并没有被当做饮品,而是采食鲜叶,被当做果腹的树叶。《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秦汉至南北朝:生煮羹饮

汉代渐有饮茶记载,茶被当做饮品使用。西汉宣帝时王褒所做的《僮约》,在对奴仆开列的劳役清单中,有“烹茶尽具”一项。这说明,在西汉时,饮茶已有了烹煮之技,还有专用茶具,可惜没有具体技法的记述。

至三国时期,魏国出现了茶叶的简单加工,人们将采来的茶叶先做成饼,晒干或者烘干,这是制茶工艺的萌芽。饮用时,研末冲泡,加佐料和作羹饮。但初步加工的饼茶仍有浓厚的青草味,于是革新工艺,发明“将茶的鲜叶洗涤、蒸后碎制,蒸青压榨,去汁制饼,使茶叶苦涩味大大降低”蒸青制茶法。

两晋南北朝我国饮茶风俗兴起。两晋时期《晋书》中记:“吴人采茶煮之,曰茗粥。”同时茶也被当做药,就像采集其它草药一样采集鲜叶,晒干收藏备用。煮饮时则要先炙烤茶饼,微呈赤红色,然后捣碾成末,再放入瓷器中以沸汤冲泡。此时的饮茶仍然有混合葱、姜、橘子等调味品的习惯,似同羹汤。

唐代:法相初具

唐代陆羽,被尊称为茶圣,他写下了世界第一本茶事专著《茶经》,提倡清饮的概念,将茶叶当作一种单独的饮品,取代前朝将茶叶与茱萸、姜、葱等混合饮用的习俗。这是饮茶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同时也奠定了以后一千多年中国人饮茶生活的基本格调。陆羽创新“蒸青制饼”“煎茶之法”“炙茶之法”,并定下“茶具二十四事”,是超越前人经验的一次技术革命,同时也推动唐代制茶、饮茶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同时,随着唐代帝国的版图扩张,饮茶习惯传入西北、中亚以及日韩等地。

宋代:穷精极巧

至宋代,随着民间富庶,饮茶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宋代百姓开门七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广为流传。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宋代历朝君王都嗜好饮茶,宋徽宗年间达到鼎盛。素有“皇帝一杯茶,宰相一年粮”的说法。

宋代的贡茶制作仍袭唐代,蒸青制饼,不过制法上精致许多,饼形更小巧,称“团片”。宋代制茶出现研膏茶、蜡面茶、金花茶,以及在团饼茶表面加上龙凤之类的纹饰,谓之龙团凤饼。

品饮方面,一“点”和一“煎”是唐宋饮茶方式最明显的区别。饮茶前仍需碾末,但不再放入锅内煮,而是置于盏中用沸水冲点。沸水冲点末茶的品饮方式肇始于晚唐至五代,而普遍流行于宋代。

宋代茶事理念随着宋代巨大的文化影响力传入周边邻国,宋徽宗《大观茶论》中茶道的理念以及宋代抹茶点茶法的技艺,对日韩茶道的出现都有巨大影响。

明后:六大茶类

明代开始,散茶撮泡法逐渐代替唐代饼茶煎饮法和宋代末茶点饮法。品饮时不必再炙茶、碾茶、罗茶等,而是将茶直接置于茶壶或盖瓯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朱元璋罢贡团饼茶,遂使散茶(叶茶、草茶)独盛,茶风也为之一变。散茶代替龙团凤饼,炒茶工艺逐渐流行,六类茶类开始逐步确立。在随后的几百年中,逐步演变成今天人们所熟悉的六大茶类与现代茶叶品饮方法,今日流行的泡茶法也多是明代撮泡法的延续。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