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河南的生动实践,以鲜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首次提出的重要论述,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譬如,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风险,早作谋划,未雨绸缪,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可能减少其负面影响。这是他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谋求持久发展 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系统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经济新常态的基本特点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新常态来判断当时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表明党中央对其时中国经济增长阶段变化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这一重大观点对“十三五”期间我国宏观政策的选择、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产生了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再如,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统规划。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首次对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要求。以上这些论述都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系统阐述的重大观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某一方面重要论述的阶段性发展成果。譬如,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即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和路径进行了顶层设计。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阐述了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和实现路径。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系统论述了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乡村振兴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他在这次审议中对河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三农”工作提出的六点意见,对其他省份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他诸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导河南工作时对焦裕禄精神的科学阐发,对学习中共党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提出的要求等,也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某一方面论述、某一具体观点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河南在习近平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指引下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做法,为国内其他地区的现代化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他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河南是经济大省、人口大省,是传统中国的缩影,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繁重性和复杂性非常突出。一是发展不平衡。河南城乡差距、区域差异悬殊,产业层次偏低、供需匹配度不高。二是发展不充分。人均主要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22年河南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5%、76.5%、29.92%;创新研发支撑能力不足,发展质量和效益不够高。2022年末全省城镇化率仅为57.07%,低于全国65.22%的平均水平。三是发展不协调。河南协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资源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治理还有差距。现代化城市的繁华与偏远山区农村的贫困并存,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任何民生问题乘上1亿人口就是大问题,就是天大的事。四是人口整体素质水平与未来高质量发展要求不适应。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比较高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不适应,高端人才供给与转型升级需求不适应,干部能力作风与现代化治理体系要求不适应。五是资源约束趋紧。全省人均水资源不足400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5;能源消耗总量中煤炭消费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在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方面责任重大。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河南以全国1.74%的土地承载了全国7.04%的人口,土地利用率高达96.52%,未利用空间有限。土地利用效率不高,且城市发展空间与耕地分布区域高度重合,城镇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河南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既是区域经济合作不可或缺的纽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新基地,更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在1亿人口的发展中内陆大省实现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意味着基本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立足中原大地,指明了传统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发展之路,指明了工业大省转向工业强省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文化资源大省迈向文化强省的发展之路,指明了传统交通要道转向现代交通枢纽的发展之路,指明了由污染严重转向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指明了由内陆封闭省份转向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之路,擘画了河南由基础薄弱经济大省追赶迈向经济强省、由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的蓝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特别是在习近平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指导下,河南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丰富了国内类似省份迈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作者:张守四,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