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月满乾坤,花好月圆。当秋风轻拂过古老的街巷,携带着淡淡的桂花香,2024年的中秋佳节如约而至!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根据《开封市志》记载:“‘中秋节’,古称‘仲秋节’,中国古代已有帝王‘春天拜日,秋天拜月’的礼制。民间每逢八月中秋有祭月、拜月、赏月之风俗。”在中秋之夜,月亮特别圆满明亮,人们通过赏月、吃月饼、提灯笼、饮桂花酒等习俗,表达对家人团聚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中秋节的发展与开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汉代,农历八月十五,以祭月、拜月为中心的中秋节已普及了;到了唐代,八月十五,月圆之夜,对月怀远,思念亲人,就成了中秋节最重要的主题;宋代之后,全民参与,中秋节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北宋时期,中秋节是一个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它最先在北宋东京盛行,随后风靡全国。《东京梦华录》对当时开封中秋的盛景作了如下描述:“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
御街上,灯火通明。人们漫步于街头巷尾,享受着节日的欢乐与宁静;或聚于酒楼茶肆,举杯邀月,共话家常。怪不得《东京梦华录》如此描绘宋代开封的中秋:“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中秋佳节,夜幕降临,灯火通明,户户欢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被节日的热闹填满。
宋代的文人,将中秋望月寄情发挥到了极致。北宋词人晁端礼写下《行香子》这首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北宋文学家苏轼以一阕《水调歌头》写出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中秋节的千古绝唱。
月光如水,洒满古城。在这个中秋夜,月饼的香甜在空气中弥漫,那是家的味道,也是中秋的味道。愿我们都能珍惜眼前的幸福时光,与家人共度温馨、美好的团圆之夜。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