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任佳慧报道 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将扎实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代表们经过认真审议和投票表决,最终选出了符合民意、满足民愿的十项重点民生实事,涵盖医疗、交通、教育、养老等多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领域。
这十项重点民生实事如下:
一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线上培训乡村医师7000名,线下培训基层骨干医师200名;培训家庭医生团队51个,不少于200人;科学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14个左右。推动开封市中心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一期、开封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二期投入运营,开设床位2450张。
二是提升道路便利安全水平。实施市政道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11个,进一步完善路网,提升通行效率。新改建农村公路60公里,推动农村公路扩面提标;新开、优化公交线路10条,延长5条客流较多线路末班发车时间30分钟,加密2.7万个运营班次。全年排查不少于39个存在安全隐患的路口,新建减速带、爆闪灯、照明灯、凸面镜等交通安全设施;排查不少于39个发生过伤亡交通事故的重点隐患路口,加装道路安全预警系统;举办不少于72场“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活动。
三是提升城乡供水服务能力。推动城市管网“强筋壮骨”,新建改造供水管网60公里。对全市不少于60处农村供水工程进行管网维修、设备更新,受益人口25万人。
四是提高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健康保障水平。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各完成检查不少于31500人;对符合条件的早中期孕妇开展免费血清学筛查和免费彩超筛查,对新生儿开展免费“两病”筛查和免费听力筛查服务,全市孕早中期产前筛查覆盖率达到65%,新生儿“两病”筛查率、听力筛查率达到95%。对具有开封市户籍或居住证且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开展康复救助,全年救助不少于1600人。为不少于300名留守儿童等重点青少年群体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持续提供服务;面向全市组织不少于300场次青少年心理健康科普、团辅活动,实现超过1000人次线下个案咨询。
五是推进停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投用停车场5处(含临时停车场),提供停车泊位1800个以上;新建新能源充电桩800个以上,让出行更加便捷。
六是提升农村普惠养老服务能力。实现50个以上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七是提升就业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取证)3.8万人。多渠道促进就业创业,全年开展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30场,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登记8000人,服务率在90%以上。
八是优化教育供给。全市新增中学学位4000个,其中初中学位2000个、高中学位2000个;新投入使用10所中小学幼儿园,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需求。
九是持续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新命名市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23所,力争达到100所;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新增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增加免费或低收费体育场馆供给,全年建设不少于8个满足全龄段人群需求的多功能运动场,推动4个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提供体质测定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3000次以上。
十是持续改造老旧小区。开工老旧小区改造不少于30个、8300户,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300部,有效提升老旧小区生活品质。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坚持办好十项重点民生实事,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今年我市将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全力推进十项重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