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2日 星期三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节日节会

宋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惊蛰

发布时间:2025-03-05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kfdsw.com


二十四节气当中,文字最奇异的就属“惊蛰”,因为“蛰”字不常用,而“惊”又是一个描述精神和心理状态的动词。所以很多人会对惊蛰一词,分外的有印象。

古历书《夏小正》中,“正月启蛰,斗柄指东”,启蛰其实是立春。《淮南子》中,立春后第二个节气为启蛰。汉武帝时代推行新历法《太初历》,将启蛰排在了雨水之后,并避讳汉景帝的名字,改启蛰为惊蛰。在古时惊蛰日,一些地方会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

【一寸相思】

菩萨蛮

宋·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春愁就像一缕春风,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剪不断、理还乱。让人像喝醉酒一样,昏昏欲睡,难以自持。细雨蒙蒙,如烟似雾,打湿了栏杆。这首词描写春夜怀人念远之情。清丽委婉的笔调,浓稠深挚的情思,描摹细腻,构思深曲含蓄,词风婉约。笔墨之外,词人相思之情尚有无穷韵味。春天里辗转的想念耐人寻味。

【十分期待】

忆秦娥

宋·范成大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浮云悠然聚集,天空渐渐阴沉起来。轻雷隐隐,仿佛大自然的鼓声,宣告着初春的到来,唤醒了沉睡中的万物,唤醒了大地。柳树已经发芽,在雨前呼啸的东风里摇曳生姿。玉炉中的香烟缭绕,香气四溢,几乎要绫罗浸透。浓密的红杏拂过墙头,如同燕支般鲜艳,让人眼前一亮。花瓣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平添了一份清新的美感。透过花木枝梢的缝隙,可以看到远方画楼中,一位佳人独自伫立,身影若隐若现。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出惊蛰时节的物候特征,又立体勾画出“花梢缺处,画楼人立”的美景。

【万般开怀】

游景仁东园

宋·苏辙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安眠万物外,高世良在兹。

春天来了,惊蛰时分,草木尚未察觉,依旧保持着一份含蓄和沉静,苏辙已经坐上轿子,与友人相约去郊外踏青赏春了。春风过处,草也青青,木也欣欣。枝头的点点新绿,蓄势待发;朵朵芳菲,含苞待放。郊外无处不展示着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惊蛰的“惊”字,灵动体现了雷雨惊春,万物萌动生长,一夜绿遍原野的恢宏壮美,这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节气,惊醒了蓬勃生长的植物,惊醒了努力向上的人们。这是春天最为灵动而茁壮的时期,让我们共同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