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星期六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节日节会

宋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清明

发布时间:2025-04-03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kfdsw.com

《历书》有云:“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二十四节气之春分后的序曲,天气渐暖,野外放青。   

宋时的清明,既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踏青盛景,也有“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哀思深情。这个浸润着草木清芬的节气,在宋人笔下化作千回百转的咏叹。

【清明·生命的赞歌】

《郊行即事》

宋 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之景,是程颢笔下生命的赞歌。芳原绿野,遥山碧翠。追逐着飘落的花瓣,穿过柳巷,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生命的律动。柳巷中,乱红飞舞;苔矶上,流水潺潺。举杯共饮,谈笑风生,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与生命的馈赠。

【清明·思念的低吟】

《寒食野望吟》

宋·苏轼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寒食节,古称“禁烟节”,在清明前一二日悄然而至。清明之雨,是苏轼笔下无尽的哀愁。诗中“风吹旷野纸钱飞”的祭扫场景,正是寒食旧俗在清明时节的延续与新生。宋人祭扫时总带着诗意的克制,将思念揉进纸钱飘落的弧度。那些垒垒古墓在春雨中返青,恰似思念随草木生生不息。清明时节的哀思,是对逝者最深切的怀念,又似一抹温柔的慰藉,让人在哀愁中寻得一丝安宁与希望。

【清明·情感的交织】

《破阵子·春景》

宋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晏殊窥见了清明最微妙的表情,燕子归来,梨花飘落,标志着清明的到来。池上碧苔、叶底黄鹂,笑涡里盛着昨夜残留的春梦,却不曾注意足边飘落的梨花瓣,正是去年此时离人鬓上的白霜。生者踏着青草起舞,逝者枕着落花安眠,二十四番风信来回摆渡,让清明的雨既滋润新生,也浸润追忆。

当汴京茶肆开始叫卖“清明燕”,宫墙内的秋千架荡碎了满城飞絮。这个被宋诗词浸润千年的节气,始终保持着青瓷般温润的品格——它允许人们以泪水浇灌思念,也鼓励用新火试新茶的欢欣。就像苏轼寒食帖的墨色,浓处是生死相隔的悲怆,淡处是春草蔓生的希望,在雨丝风片中完成对生命的双重礼赞。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