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牛城是开封的俗称,系指开封城的平面形状而言。据文献载:“汴梁地脉,原自西来,故惟西门直通,余四门皆屈曲旋绕,恐走泄旺气也。势如卧牛,故名卧牛城。”
起初,卧牛城是指东京外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周世宗柴荣下诏大兴工役,远取虎牢关之土修筑东京外城。据传,城的周长是根据赵匡胤跑马一圈的长度而定,跑马时弯弯曲曲,形成了“卧牛”之状。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当了皇帝,对外城又重新进行了扩展。扩展之前,设计者把外城修改为“方直”之状,“四面皆有门,坊市经纬其间,井井绳列”。赵匡胤勃然大怒,自取笔涂之,命以幅纸作大圈,迂曲纵斜,旁注云:“依此修筑。”因而外城的“卧牛”之状保持不变。
开封有卧牛城之名,宋元以来皆有此说。如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六称,东京外城“状如卧牛,保利门其首,宣化门其项”。此说还流行于小说中。在《古今小说》第三十六卷《宋四公大闹禁魂张》里,有“东京百八十里罗城,唤做卧牛城”之述。元人张宪题《宋宫观潮图》还有“磁州夜走泥马驹,卧牛城中生绿芜”之句。这种说法在明人著作中仍流行,如李濂《汴京遗迹志》载,“新城……俗呼为卧牛城”,并称“汴京形势如卧牛状,登是冈(望牛冈)以望之,则居然可见,故名”。 开封的卧牛城之名除有其形势一说外,还与铁牛能防止水患有关。金、元以来,黄河为患,开封民间旧说,牛牲畜坤为土,土能受水,取名卧牛城,可镇水泛圮。《祥符县志》之《建置志·城池》引郑之鎏《续东京梦华录》:“城以卧牛名者,城枕大河,牛土属,土能克水也。西城重门相向,其牛之首乎,直吞河雒而来王气也。余则三四重门,转折而不冲向,其牛之足乎。盘曲卧镇,参差其形,惟静可以制动也。城外东北堤畔仍有一大铁牛(镇河铁犀,明于谦铸,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遥望河浒镇之,是有取乎名之也。”把开封贯以卧牛城之名及铸铁牛也是为“以铁名,盖镇压黄河之义。铁属金,金为水之母,取子不犯母也”。顾炎武《历代宅京记》也有“汴城卧牛之形,北视黄为子,而子不敢来害其母”之载。
镇河铁犀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