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5日 星期五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开封要闻

八朝古都城景一体焕新彩

发布时间:2025-06-30 来源:开封日报 作者:刘延超

全媒体记者 刘延超

开封,地处黄河之滨,一座以“城摞城”闻名遐迩的八朝古都,正以“城景一体”创新实践,书写文旅融合的时代答卷。

近年来,开封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指示,将整座城市作为文旅融合的主战场,坚持“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市民即游客、游客即市民”,以“城景一体”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加快建设文旅强市。 

活化历史,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我市坚持“保护优先、科学开发、永续利用”原则,通过制定《开封城墙保护条例》等3部法规,编制《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21项规划,让历史文脉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城市肌理,构建起立体保护体系。 

在州桥及汴河遗址考古现场,数字技术让《东京梦华录》中的汴河盛景重现眼前。这座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通过“考古+文旅”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城墙沿线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打卡的“诗和远方”,10期城墙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让古城墙重现雄姿。 

在实施宋都古城保护与修缮工程中,我市坚持“灰色基调、限高十五(米)、小式建筑、宋式风韵”原则,划分“四厢二十坊”,通过小规模、渐进式、针灸式、织补式城市更新,逐步实现全域更新、全域一景,绘就新时代的《清明上河图》。 

“我们运用3D建模复原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虹桥,游客扫描二维码就能‘穿越’回宋代。”河南大学宋文化研究院专家介绍。开封通过成立宋文化研究院、东坡书院,将可移动文物、文化遗址转化为数字资源,构建起“云上大宋城”。同时,24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31家博物馆(纪念馆)以及举办的42届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16届清明文化节、6届大宋中国年、72场非遗市集,让史书上的故事“走下来”,让“沉睡”的文物“醒过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潮起来”。 

产业赋能,以“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夜幕下的清明上河园,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座无虚席。作为真实再现北宋京都开封的标杆景区,这里日均接待游客超4万人次。以清明上河园、万岁山武侠城为龙头,开封打造出覆盖古都游、红色游、乡村游的“景区矩阵”,让游客从“打卡一个点”到“逛遍一座城”。 

演艺经济成为新引擎。《包公迎宾》在开封府衙前再现宋代迎宾礼仪,《微梦大梁门》用全息投影讲述古城门变迁史,全市日均500场沉浸式演出轮番上演,这些精品剧目让开封文旅附加值显著提升。 

开放格局加速形成。我市依托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开封综合保税区等平台,做强开封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文化产业开放先行区,开封艺术品保税仓累计举办拍卖及文化展览活动百余场,文化贸易进出口额突破13亿元。2024年,多个境外旅游团走进开封,菊花文化节、清明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吸引全球游客来汴“打卡”。 

主客共享,城市更新注入民生温度。“过去这里管线乱搭、道路坑洼,现在成了‘宋式生活体验区’。”在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居民张大爷感慨这里变化大。开封摒弃“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889个老旧小区、359条背街小巷焕新颜,845座公厕、535公里地下管网更新升级,84个海绵城市项目让城市“会呼吸”,城市保留原有肌理、注入全新活力,更加宜居、宜游、安全、韧性。 

主客共享,公共服务品质更高。我市针对宋都古城城墙围合造成的交通问题,采取贯通郑开城际铁路、在高速公路出口开设免费停车场和换乘接驳车、增开15条旅游公交专线等举措,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3844个功能网格和5.3万名志愿者助推基层治理,开封连续6年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优秀省辖市。 

生态修复让“北方水城”重现生机。我市通过实施“一渠六河”工程,15.6公里黑臭水体变为生态水系,226个口袋公园、19条“花街”点缀其间,再现“一城宋韵半城水”的汴梁盛景。黄河生态廊道串联起观景台、湿地公园与文化广场,成为践行黄河战略的示范带。 

“在开封,我们敢消费、愿消费!”6月28日,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展示着“放心消费险”记录。开封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坚持丰富消费场景和优化消费环境并重,创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城市,消费险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由市场监管部门与保险公司联动,实现“先行赔付、极速处理”,让游客消费无所忧,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突围。 

美食经济激活味蕾。我市系统发掘中原美食文化、宋式美食文化,开展传统特色早餐品质提升行动、“汴地美食、一城双宴”餐饮提质行动,累计认定市级以上“老字号”130家,评选出81家餐饮名店、240种特色小吃。丰富游客住宿消费供给,不仅打造了铂尔曼、喜来登等高端商务酒店,清园满庭芳等宋式美学酒店,半亩花田、海棠花语等休闲度假酒店,还同步培育40家高品质民宿、8800个特色民宿,以文化为魂,以旅游为体,以产业为基,通过城市美誉度和游客口碑打造开封文化旅游“长红”IP。 

节庆活动制造“月度惊喜”。从春节的“大宋中国年”到秋日的菊花文化节,从“非遗市集”到研学旅行基地,全年20条主题线路、72场特色活动让游客常来常新。 

久久为功,打造世界级文旅目的地。开封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城景一体”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为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贡献开封力量。 

图片说明: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坚持“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市民即游客、游客即市民”,以“城景一体”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片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