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原创文章

苏轼在汴十二年大事记 ——第七次在汴时期

发布时间:2025-06-18 来源:开封党史方志网 kfdsw.com
第七次在汴
3年零5个月(1085年11月—1089年4月)


元丰八年乙丑(1085) 

十一月

        十五日后,离开登州,携家眷西去汴京。是月,到京,供礼部职。

十二月

        除起居舍人。

        苏轼居住在京城阊阖门外白家巷中。

        作《惠崇春江晚景》。


元祐元年丙寅(1086)
正月
        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改赐银绯。
        王定国席上,苏轼撰《定风波》。
闰二月
        二日(庚寅),侍御史刘挚奏改科复诗赋,诏集议闻奏。苏轼作《复改科赋》。
        八日,题子由《日本扇》诗后。
三月
        免试除中书舍人。
        作《辞免中书舍人状》。
四月
        差同详定役法。苏轼与司马光政见不合。
        作有《法堂寺钟铭》。
        六日,王安石卒。苏轼撰《王安石赠太傅制》。
五月
        遂乞罢详定,诏从其请。有顷,给舍封还不行。
        苏轼所撰吕惠卿责词,即本此奏。
六月
        二十日,苏轼等二十七人上《议富弼配享状》。
        二十三日,撰《吕惠卿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制》。
七月
        奏乞尽罢青苗。
八月
        十四日,差充贺辽国生辰使,辞不行。
        二十二日,苏轼与苏辙、王定国同观黄庭坚诗。作《书黄鲁直诗后》。
九月
        一日,司马光卒,苏轼作《司马温公行状》《祭文》。朝廷命程颐主司马光丧事,颐泥行古礼,苏轼每讥之,遂结怨,贯穿整个元祐年间的洛蜀党争始于此。
        十二日,苏轼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撰《西太一见王荆公旧诗偶次其韵二首》。
十月
        十二日,书《黄泥坂辞》遗王晋卿。
十一月
        九日,考试官职,与圣求会宿玉堂,作《武昌西山》诗。
        二十九日,苏轼与邓润甫宿玉堂,话黄州旧事,苏轼为作《武昌西山》诗,和者甚众,又作《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
十二月
        五日,与狄咏(狄青的次子)同馆北客,书狄青襄事。
        是月,馆伴辽国贺龙兴节国信使。
        十八日,朱光庭、王岩叟等论苏轼策题之罪,吕陶为苏轼辩之,党争起。苏轼上《辨试馆职策问札子》。
        苏轼《六一居士集叙》约作于此年后不久。

元祐二年丁卯(1087)
正月
        八日,傅尧俞、王岩叟再上疏论苏轼。
        十二日,苏轼、李公麟为柳子文作《松石图》,另有《次韵子由题憩寂图后》《题憩寂图后》。
        十七日,苏轼再上《辩试馆职策问札子》。
二月
        太皇太后不欲于文德殿受册,苏轼进诏草,内批付三省改定。苏轼援故事乞罢,不许。
        八日辛卯,撰《富郑公神道碑》。
三月
        杨孟容知广安军,苏轼有《送杨孟容》诗。
六月
        作《赵清宪公神道碑》。郑公以元丰六年闰六月二十一日薨于洛阳,至是其子绍庭请于朝,命公撰碑。清献公以元丰七年八月二十六日薨于杭,至是其子屼请于朝,命公撰碑。又作《赠写真道士李得素》。
七月
        贾易言文彦博、吕陶党助苏辙兄弟,罢易言职。
八月
        兼侍读,后苏轼自请外放,不许。
九月
        一日,作《石舍人北使序》。
        十五日,迩英殿讲《论语》终篇,赐御书诗。翌日,《读故事八说》。
        十九日,作《祭王宜甫文》。
十二月
        作《送乔仝寄贺水部》诗。贺,五代人,得道不死。
        二十八日,赵挺之劾苏轼。

元祐三年戊辰(1088)
正月
        任翰林学士。礼部试进士,差知贡举。有《和子由元日省宿致斋》有“白发苍颜五十三”之句。
        是年省试,开院日有《与李方叔诗序》,另有《和钱穆父雪中见及》,有“行避门生时小饮”之句。
二月
        八日,夜会于伯时斋舍,书《鬼仙》诗。
三月
        入对,乞除闲慢差遣,屡乞郡,太皇太后因不信他人对苏轼的攻击之言,也就不允许他外放。
        二十日,同钱穆父游金明池,始见其《雪中》诗,因次韵。
四月
        入对东门小殿。太皇太后告诉他,神宗皇帝称苏轼为“奇才”,但未及用学士而上仙尔。苏轼哭失声,太皇太后与哲宗、左右皆泣。
        四日,苏轼奉命草吕公著、吕大防、范纯仁入相制词。
        五日,跋宋汉杰画。
五月
        一日,苏轼兄弟同转对,次韵子由诗。
六月
        作《德音赦文》《西路阙雨祈雨祝文》。
七月
        苏轼馆伴北使,作《跋卢鸿学士草堂图》《题卢鸿一学士堂图》。
九月
        因侍上(哲宗)读祖宗实训,遂及时事。力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黄河势方西流而强之使东。夏人寇镇、戎,杀掠几万人,帅臣隐瞒不报。每事如此,恐成衰乱之渐。当轴者恨之。苏轼知不见容,益求去。
        一日,撰《跋送石昌言引》。
        十八日,撰《桓范奔曹操》《文骥字说》。卧病逾月,请求郡职未获准,復直玉堂。
十月
        十七日,上疏力辨谤伤之由,撰《乞郡札子》,不许。
十一月
        有《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诗。
十二月
        以所举学官周穜上书乞以王安石配飨,上疏自劾。
        六日,书《诗人写物之功》付过。
        八日龙兴节,侍宴。前一日微雪,与子由、王定国在清虚堂小饮,作诗。立春日,赐幡胜,次韵刘贡父诗。
        作《延和殿奏新乐赋》。
闰十二月
        一日,范镇卒。苏轼有祭文、挽词。
        二十一日,立延和殿中,论盛度诰词。
        苏轼欲因黄庭坚见晏几道约在此时,几道辞。

元祐四年己巳(1089)
        苏轼五十四,任翰林學士,著有《东太一宫修殿告十神太一真君祝文》。
正月
        上元日,侍宴端门。次韵王晋卿诗。内制止于二月。
二月
        二十二日,《奏告东太一宫十神大祝文》。是月,三上章乞越州。言事忤时宰意,奏外。
三月
        苏轼以台谏屡见攻,加以臂疾,力请补外,遂除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杭州。
四月
        中下旬离京赴杭就任太守。
        十六日,跋邢敦夫赋。十七日,书太宗赐守臣御书扇子后。二十一日,作《范文正公文集叙》。

        元祐四年己巳(1089)

        七月三日至杭州任太守。

        元祐六年辛未(1091)正月除吏部尚书。二月改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五月兼侍读。三月近中旬自杭州出发,五月二十六日至汴京。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