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文化艺术

汴绣技艺汲古纳新

发布时间:2017-03-07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阅览352次

汴绣是在继承宋代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亦称宋绣。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成为中国刺绣艺苑中的一束绚丽奇葩,从而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一绝”。

刺绣又名鍼(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按设计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古代称“黹”、“鍼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远在四千多年前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周代,“女必有一针一鉥”、“绣缋共职”;汉代“齐子恒女莫不能绣”。唐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水平。唐代内职官中已有“绣帅”。武则天将金、银绣袍送与辽,十四岁少女卢眉娘在一尺绢上绣出《法华经》七卷,字不超过小米粒大小,唐顺宗称为“神功”。

开封刺绣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建都于东京(今开封),刺绣业有了更大发展,并成为开封手工业的重要行业。《东京梦华录》载,京城开封出现了专业“百姓绣户”,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绣巷”,“绣巷皆师姑绣作居住”,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当时民间不但嫁娶、育子使用绣品,公共场所也多用绣品装饰,酒楼饭庄“珠帘绣额,灯烛晃耀”,“金碧相射,锦绣交辉”,“深街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当时东京城一派“彩楼相对,绣旗相招,掩翳天日”的景象。从而得证当时已有相当规模的专业市场。宫廷中也成立了专为皇室绣刺服饰、宾客祭祀用品的“文绣院”。据明代《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试殿中少监张康伯言:“今朝廷自乘舆服御至于宾客祭祀用绣,皆有定式,而有司无篡绣之工,每遇造作皆委之闾巷市井妇人之手,或付之尼寺而使取值焉。今锻炼、织紝、纫缝之事尽有各院,院各有工,而于绣独无。欲乞置绣院一所,招绣工三百人,仍下诸路选择善绣匠人,以为工师,侯教习有成,优与酬奖。诏依,仍以文绣院为名。”宋代不仅有刺绣日用品,同时也有大量绣制欣赏品,并发展到很高水平。正如明代屠隆在其《画笺》一书中赞曰:“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用其绒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迥不可及。”宋绣开启了刺绣书画之风,有“画绣”之称。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东京开封沦陷,宋室南迁(杭州),部分绣匠被带至江南,为苏杭刺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部分散落于中原民间。之后基本没有大规模的刺绣作坊,但民间刺绣仍很普遍。据开封县旧志记载,端午“前数日,小儿发佩黄囊绘五彩缯花代之”,七月七之午,“妇女多乞巧,以碗贮水曝烈日中,倾之水膜凝面举绣针投之”,城乡“有摇郎当卖彩线绣金者”。

明清至民国时期,开封刺绣皆不甚兴盛。至新中国成立前夕,开封刺绣针技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汴绣才得以恢复和发展。1954年张福友等7人成立绣花小组,1956年转为合作社时,开封刺绣定名为“汴绣”,社名为“开封市汴绣生产合作社”,1958年发展为地方国营开封汴绣厂。从此,北宋时期的开封刺绣技艺开始全面、系统的挖掘、整理,在继承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使千百年“宋绣”焕发生机。1980年成立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扩充了汴绣研发队伍,随着改革开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战略的实施,近年来,热爱汴绣事业的人士纷纷加入,进一步推动了汴绣产业的发展,汴绣也开始走向复兴之路,并成为开封新的经济增长点。

汴绣以针代笔,以彩线代墨,运用恰当的针法和色线表现不同物质的形象和质感。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形象逼真,突出了汴绣“平、齐、亮、细、密、顺”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继承、借鉴、创新的基础上,1983年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开封汴绣厂等有关部门联合对汴绣针法技艺进行汇总,科学总结出汴绣针法36种,其中继承宋代传统针法22种:打子绣、贴补绣、辫子股绣、齐套绣、钉针绣、盘针绣、鸡毛针绣、编绣、垫绣、网绣、洒线绣、散套绣、平钉绣、盘绣、包针绣、别针绣、蒙针绣、锁边绣、棚绣、纳点绣、对针绣、纳针绣。学习借鉴姊妹绣种优秀针法7种:双面绣、发绣、纳纱绣、十字绣、大乱针绣、小乱针绣、交叉绣。创新针法7种:滚针绣、缠针绣、叠彩绣、反抢绣、双合绣、羊毛绣、席篾绣。

汴绣的艺术风格以“古朴、典雅、细腻”著称于世。题材以绣制中国历代名画见长。汴绣具有极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特点,已成为中国工艺美术艺苑中的著名绣种。随着现代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创新了刺绣油画、人物肖像、壁画、装饰画等,使刺绣针法技艺不断得以完善成熟。

汴绣的代表作品有绣画《清明上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五牛图》、《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听琴图》、《百骏图》、《八十七神仙卷》、《步辇图》、《春妆图》等,以及近代画家的名品佳作。

巨幅绣品《清明上河图》是汴绣的优秀代表作。原作是北宋著名宫廷画家张择端所绘的举世闻名的风俗画卷。图纵25.5厘米,横525厘米。图中真实的描绘了北宋鼎盛时期京都开封的繁华景象。画卷宏伟巨制,内容繁杂,车马舟船,茶楼酒肆百业尽有,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乞丐,一应俱全,情节有张有弛,起伏跌宕,内容生动,汴绣艺人经过反复实践,用“反枪绣”绣屋瓦,“悠针绣”绣毛驴,“席篾绣”绣车篷,“拉链绣”绣绳索,“滚针绣”绣河水,“蒙针绣”绣柳树,以应物象形的针法,精湛的技艺,将举世名作成功搬上锦锻。绣出的《清明上河图》古朴典雅,色彩艳丽,立体感强,真实、完善地再现了《清明上河图》原貌,整幅绣品画面气势磅礴,绣工细致入微,画卷上的人物姿态生动,景物远近相宜,浓淡对比鲜明,空间层次清晰,观者大有身临其景之感。第一幅绣品《清明上河图》1959年向建国十周年献礼,陈列入北京人民大会堂。精品被国内很多博物馆陈列收藏,多次参加国际工艺品博览会,还以高价分别销往法国、韩国、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清代绘画珍品《百骏图》也被汴绣艺人搬上了锦缎。该幅大型汴绣画卷,集传统针法与创新针法于一体,色彩淡雅,工艺精细,层次分明,造型生动。画中古松、翠柏草地、河水形象逼真。百匹骏马卧立、奔驰、互噬、舔驹、涉渡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赞叹不已。

1989年以来,开封汴绣厂在继承吸收的基础上,创新开发了一批刺绣肖像。如:文莱国王苏丹陛下肖像,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迪尔和夫人肖像,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肖像,台湾著名企业家陈重光肖像等。

2000年底,开封汴绣厂第三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绣制巨幅绣品用于陈列装饰。其中《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和《城楼》为双面通景屏风,纵1.6米,横6.6米。描绘牡丹富丽堂皇的《天香富贵》纵3.3米,横2.4米,该三幅汴绣作品是北京人民大会堂尺幅最大的刺绣艺术品。

2001年受外交部委托,为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绣制大型《清明上河图·虹桥》巨幅壁画,纵1.60米,横6.85米。一架“虹桥”把开封人民与新加坡人民连在一起,充分展示了汴绣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力。

2006年受河南省领导委托,开封汴绣厂为造访少林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创作绣制《少林武僧习武图》,画面上两组少林武僧身穿短衣,腰系飘带,马步撩掌,目光炯炯,神威赫赫。展示了名扬世界的中华功夫,浓郁的河南文化特色和开封汴绣的风采。

2007年,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夫妇,香港行政长官曾荫权,澳门行政长官何厚华来河南访问时,省、市领导均以汴绣赠送。

绣花生其香,绣鸟听其声,绣虎观其跑,绣人传其神,高超的技艺,精湛的艺术,使汴绣声誉不断提高,产品销售市场不断扩大。多次在全国、省、市的评比中荣获大奖,开封汴绣厂先后荣获上百种奖励和荣誉,其中多次荣获国家轻工部、省、市人民政府以及各种国内外博览会、展销会颁发的优质产品奖,工艺美术百花奖,金、银奖,精品奖等。多次派员到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民间文化交流,现场刺绣展示。

2007年汴绣工艺作为民间手工技艺类入选第一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国务院又将汴绣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2011年6月,中国民间文艺第九届“山花奖”角逐中,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花落汴梁,汴绣与开封盘鼓双获“山花奖”。

开封汴绣的传承与发展,培养造就了具有高素质的刺绣队伍和一大批设计制作专业人才,他们为汴绣事业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王少卿,1938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著名工笔花鸟画家。1956年到开封汴绣厂工作,创建刺绣美术设计室并任主任。先后担任汴绣厂副厂长,开封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厂长职务。1959年第一幅《清明上河图》主要设计者,1982年主持完成《汴绣(宋绣)的历史与针法研究》。1993年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年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他从事汴绣设计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所设计的台布、床罩精美图案绣品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奖,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为汴绣艺术的挖掘、总结、创新与传承做出了贡献。

王素花,1938年出生,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师,1998年荣获河南省十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005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2006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7年7月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届刺绣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57年11月进入开封汴绣厂,1959年参与绣刺第一幅《清明上河图》,1991年12月创建了第一家民营汴绣企业—开封市艺苑宋绣工艺厂,招收百名绣工,发展了汴绣的生产规模,其作品参加了“中原文化上海行”活动,荣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金鼎成就奖,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韩玉琴,1954年出生,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1972年到开封汴绣厂参加工作,1983年任技术副厂长,1993年任开封市工艺美术工业公司经理,2006年创办开封市东京宋绣研究所、任所长。从事汴绣研究30余年,擅长总体设计及色彩针法运用。主持或创意设计的汴绣作品多次获奖。其作品《民间彩拼刺绣壁挂》、《金刚界》、《六月新娘》等分别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中国民间艺术精品集》、《河南省工艺美术图志》等。

 

 

 

汴绣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