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餐馆的“宾至如归”
如果您穿越到北宋,来到东京城,看遍京城繁华,最后还得找地方吃饭。到哪里吃呢?当然到有品位有名气有质量保障的正店,矾楼的客人实在太多,那就换个酒楼吧,选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
东京的大型酒楼都是装修豪华,前面专门有接待散座顾客的餐厅,称为“门窗马道”,后有高级雅座的“小阁子”,称为“座次”。服务对象多系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在东京,无论花钱多少,就算是两人对坐饮酒,点一盘小菜,照样是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值银近百两。就是一个人独饮,碗盘也是用银的,丝毫不会慢待顾客。
顾客坐定后,送上筷子和纸花压桌,问顾客需要喝什么酒,吃什么菜,经过询问之后,报给厨房。席间,不时可以听到顾客催要酒菜的声音,孟元老用“百端呼索”一词来形容,一个“呼”字显示出宋人的豪迈。上菜时,行菜者左手托3碗,右臂自手至肩驮叠约20碗,一一放置顾客桌上,还不会出现差错。这才是上帝的感觉,一来饭店很快就上菜了。如果出现了差错,顾客告诉店家,店家必加叱骂,或罚钱,甚者“炒鱿鱼”。后来,顾客进店后,先上看菜(看盘,是让看的,不是让吃的,您要是吃了宋朝人会笑话您的)。客人点完酒菜,再另换菜蔬。大小酒店都不会欺负客人,就算是贫困人家去喝酒,照样用银器伺候,“有连夜饮者,次日取之”。就是拿走也不害怕,第二天登门去取罢了。看看这信任度多高,多和谐的社会啊!
欧阳修在一篇短文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说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鲁宗道为谕德(官职名,其职责是对皇太子教谕道德)。他居在宋门外的浴堂巷,巷子附近有酒肆号仁和。鲁宗道往往便装前往,饮于其中。一日,真宗有急事找他,使者到家找不到他。正要走的时候,遇到从仁和酒肆中饮归的鲁宗道。与真宗见面的时候,皇帝问他怎么来这么晚?他说去酒肆喝酒了。真宗问:“何故私入酒家?”
鲁宗道说:“臣家贫无器皿,酒肆百物具备,宾至如归。适有乡里亲客自远来,遂与之饮。然臣既易服,市人亦无识臣者。”真宗笑……(参阅《归田录》)如此看来,宋代的一个普通酒肆服务都这样好,其他大中型餐馆的服务更是锦上添花。
民国时期的饭店热情好客
经历明清的发展,开封的餐馆服务有了一些变化,如明朝官府的大型宴会,看盘革除,采用了“看席”形式。后来,还设有宴图,便于每位客人知道自己的座位。市井餐馆已经很少有银质酒器了,多是瓷器。清朝以后到饭馆可包桌也可零点,备有公碗和公筷,卫生意识很强了。寻常茶点,随到随开,不敢有误。
民国开封,在沿袭了宋代遗风之后,服务不断改进并有所发展。如果您穿越到民国,在开封宴请宾客,订好了筵席,您还没到餐厅,饭店的堂倌已经做好了压桌准备,各种小餐具依次摆放整齐,有酒杯、三寸碟、调羹勺、筷子、调味碟、干果碟、口布、纸花等。有的还要准备水果刀、口汤碗,抬菜用的公筷,大调羹勺、果汁杯、冰淇淋杯等。现在我们继续往饭店走,刚进门就是灿如菊花的笑脸迎客,外柜上喊一声“二二二雅间压桌客到”或者“九九九雅间酒席客到”,立马会有堂倌应声“请——”,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弯腰为客人掀帘子,先接入休息的地方,把客人的大衣、帽子、手杖等挂在衣架上,根本不像现在还要预防扒手。让座、递上热毛巾、茶水,端上瓜子、烟,夏天的时候则递上折扇或者开摇扇子,有了电扇以后就直接开电扇了。邀请的客人到齐之后,征得“主家”同意后,堂倌开始高声报台说“三个二房间开桌啦!”服务周到,令人感到很贴心。从来不会出现对顾客恶言相向的情况。
就算您是散客,在民国进入餐馆所得到的服务与宋朝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开封饮食志》记载,当时大小餐馆都尽力做好零客散座的生意。假如您几个同学临时到一小店进餐,老板首先上四个小菜以“敬客”,这是不要钱的,然后才上客人点的菜肴。再比如您点的主食中有烩面,店家会先问客人汤要厚(肥)点呢还是薄点呢?肉要肥的还是瘦的?得到客人的答复后才制作。哪怕您一个人进到餐馆只要一碗肉丝面,店家也会热情待客,询问客人口味儿后,一点儿也不敢慢待。照例是桌子擦得锃亮,送上茶水,递上毛巾,殷勤待客。
常言道:“花钱不多,图个娱乐。”在民国开封的大小餐馆,您就是上帝,顾客第一,生意第二。没有哪个店家愿意得罪顾客甚至敢于对顾客白眼相待的。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