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1日 星期四    历史上的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民俗风情

开封的饮水历史

发布时间:2017-03-31 来源:《开封市志》 阅览439次

饮原于水,北宋时的开封,是凿井较多的一个城市,据史料记载,东京城市居民饮水的来源,一是井水、一是河水。

井原只在各大街开凿有官井,并供居民汲用,到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因开封久旱,民多渴死,乃令京城百姓去官井远处重开新井。于是八厢开井三百九十眼,另外又决金水河等为渠,基本解决了京城居民的饮水问题。到明代,开封仅周王府四周就“有井七十二眼”,谓之“七十二神煞”。宋明时代,开封城的井,有不少是有名气的,或者说是有不少明堂的。如北宋时上方寺内的“海眼井”,相传泉源通海,元未寺毁于兵火,井废。西关外金梁桥南的“义井”,相传为邑民刘道源所置,井旁盖屋,设提水工具,每遇盛暑季节,供过往行人饮水止渴,不索分文。鼓楼街北一胡同内的“三眼井”,因井口一石而三眼,故名。徐府街的“甘泉井”,据传供武年间河水灌城后,水皆变咸变苦,永乐癸未年(1403年)夏,魏国公徐达府后,忽涌一泉,色洁味甘,遂引以为井泉,故名甘泉井。午朝门东侧有井一眼,井上建亭,井水特旺,俯身伸手可汲,不需绳索、辘轳等提水工具。繁塔跟有井一眼,味极甘冽,名为玉泉,有名的“玉泉书院”即依此命名。宋门外有井一眼,善煮豌豆馅。曹门内往南有井一眼,其水善炼金银首饰,阖城金银铺都来此取水。

清末民初以来,开封城内差不多街街巷巷都有水井,为市民唯一水源,都是一条扁担两只桶,自己到井上打水吃。家中缺少人手或者生活优裕者则掏钱买水吃。卖水者,皆推一木制水车,中起脊,两面各置木制大水箱,顶放有扁担水桶一对,水箱外侧下沿各凿有圆孔,汲满水后,以软木塞之,取水时拨塞放水于桶,然后担水入户,倒入缸内。每挑只要一分钱,平时备有水牌,水牌有的是约二寸长、二指宽的长方形木牌,有的是铜元大小的园形铁片,一个牌顶一分钱,卸一担水给一个水牌,整买零付,方便省事。推车卖水者,古时贬称之为“引车卖浆者流”,近代谓之“推水的”,解放后称之为推水工人,还成立有推水工会。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60年以后。1958年10月,开封兴建黄河水源给水工程和自来水厂,开封人从此逐渐吃上了自来水,揭开了开封供水史上的新篇章。

 





分享到:            

  友情链接

豫ICP备2024052524号-1 中共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办

豫公网安备41021102000060号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