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成语出自《列子·天瑞》。
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杞人忧天”即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大约三千年前,现在河南杞县地方有个小国叫做杞国。杞国有个人,老爱瞎操心,明明不用担忧的事情,他也总是不放心。最可笑的是,他长年害怕天会坍下来。时时刻刻在嘀咕着:“天啊,你这么大,又这么高,一旦坍下来,可怎么办呢!咳,叫我躲到哪里去才得安全呢?……”因此,他日夜忧愁,寝食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有个好心人见他如此苦恼,便去劝慰他道:“天,不过是积聚起来的气体,哪里都有气,你整天在气里呼吸活动,等于是整天在天里生活着,为什么还要怕天会坍下来呢?”
这人听了,果然明白了一些,可是他还是不敢放心,他说:“即使天不会坍下来,日月星辰难道不会掉下来吗?地难道也不会坏吗?地要是往下一陷落,可怎么办啊!……”
据说,这个杞国人以后开了窍,因而不再日夜忧愁了。“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却由此产生。人们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就叫做“杞人忧天”,也作“杞国忧天”、“杞人之忧”,也可以简化为“杞忧”。唐朝李白的诗《梁甫吟》中有一句道:“杞国无事忧天倾”,就是用的这个典故。
近来,有人对上述解释提出异议。认为杞国本是一个小国,到了春秋时代,杞国随时随地都在被吞并的威胁之中。在古代,天被喻为国家和人民。因此,杞人所忧的天是天道(时势),“杞人忧天”可以理解为杞人对自己国家生存环境的忧思。果然没有多久,杞国在公元前740年为郑国所灭。由于杞人有忧患意识,所以在灭国的大难临头时能安全撤离,将民众转移到淳于(今山东安丘东北)重新建立了杞国。所以“杞人忧天”是一种智者的意识,不是白痴的无知。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