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成语出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高阳酒徒”源于秦末汉初的辩士郦食其的故事。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今河南杞县西南),少有壮志,刻苦读书,家贫落魄,喜爱饮酒,后来只好充当里监门吏。县中官府和贤豪,都不敢任用,皆称之为狂生。他坚信不移等待时机。陈胜、项梁等起义军路过高阳,皆为郦食其鄙视,认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辈,惟独沛公刘邦“有大略”,于是,他自荐于刘邦。
刘邦一向轻视儒生,过去见到儒生,常以儒生帽子当尿盆,以污辱儒生。郦食其求见刘邦时,刘邦正坐洗脚,听说有位儒生求见,就叫人谢绝,并说:“我以天下大事为重,没有时间接见儒生。”在外等候已久的郦食其听罢,立即“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刘邦一听自称高阳酒徒,来者不善,慌忙请郦食其入内。郦食其见到刘邦,狂态不改,长揖不拜,侃侃而谈天下事,并献计让刘邦攻克了陈留,解决了刘邦军队的粮草供应,被刘邦封为广野君。刘邦过去一向瞧不起知识分子,但自从接见“高阳酒徒”郦食其后,才深知欲成大事,没有知识分子为他出谋划策是难以成功的。楚汉战争中,郦食其说服齐王田广归汉,由于韩信嫉妒其功,乘虚攻打齐国,为田广所误解,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他,遂将郦食其烹杀。
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将“高阳酒徒”引为成语,指好饮酒而狂放不羁的人。
(来源:《开封地方文化全书》)
开封党史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