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为战国七雄之一,旧都在山西安邑,为向中原进发,谋求统一大业,魏惠王六年(公元前364年),将国都迁至大梁(今开封市)。迁都后,魏国大力兴修水利,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开拓新的疆土,因此一度成为“拥土千里,带甲三十六万”的强国。可是魏惠王不能识别、重用人才,致使商鞅去秦为秦孝公重要,变法图强。魏国与韩、秦、赵等国多次发生争战,虽也有胜利,但经过公元前353年的“桂陵之战”和公元前342年的“马陵之战”,使国力日衰。魏惠王痛感战败国衰的局面,遂以“卑礼厚币”招揽天下贤者。孟子应聘,在游历了齐、宋、滕国之后,于魏惠王后元十六年(公元前319年,另有前335年前320年之说,不确)来到大梁。
孟子游梁是其游历生涯中的一椿大事,《孟子》一书共七篇,开宗第一篇就记其事。惠王一见到孟子就问:“老先生,您不辞千里长途的辛劳前来,那对我的国家会有很大利益吧?”孟子答:“您为什么一开口定要说到利益,只要讲仁义就行了。王假若说,‘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呢’大夫也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呢’,那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呢’,这样,上上下下互相追逐私利,国家便会发生危险了。……王也只讲仁义就行了,为什么定要讲利益呢。”孟子仁义治国的主张并未被惠王采纳。说到战争,孟子答道:“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们用战争来打个比喻吧。战鼓咚咚一响,枪尖刀锋一接触,就丢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一口气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一口气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五十步的战士竟来耻笑跑一百步的战士,行不行?”王说:“不行,只不过他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与惠王的这段话,非常有名,引出“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孟子到魏国的第二年(公元前318年),惠王去世,襄王即位。孟子谒见了襄王,出来后,对人说:“远望去,不像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他,也看不到威严所在。他突然问我:‘天下要怎样才得安定?’我答道:‘天下归于一统,就会安定。’”孟子这种谋求国家统一,社会就会安定的主张顺乎时代潮流,很有积极意义。孟子对襄王印象不好,所以相见不久就离开魏国又去了齐国。
为纪念孟子这位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游梁一事,北宋时即在东京里城西南修建了孟子游梁祠。明代并新修一所游梁书院。后来祠、院地址几经变迁,兴废并存。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河南巡抚阎兴邦“于贡院(今龙亭一带)之东北”,重新修建了游梁祠。为纪念孟子游梁,开封不仅建有孟子游梁祠,还建有游梁书院,并将祠、院所在的街道命名为游梁祠街(实为东、西二街),这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开封党史方志